40歲之后,該如何增強骨密度?
骨密度減少是骨質疏松的重要表現之一,骨質疏松在中年時期就可能出現,有報道指出人體自40歲起,骨密度會開始下降,骨量會逐年減少0.5%左右,且女性骨密度的下降速度要大于男性。骨密度(BMD)是評價人體骨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,反映骨質疏松程度,預測骨折危險性的重要依據。骨密度值每降低一個標準差,骨折的風險就會相應增加一些。
如何判定自己是否骨質疏松?
骨密度檢測King-8000超聲骨密度分析儀對于各種原因所致骨質疏松癥,靈敏度高,診斷率高。骨密度測定有助于協助診斷骨質疏松癥。骨密度(BMD)是最有效的骨折風險預測指標,骨折風險與骨密度呈幾何級數關系。骨密度(BMD)的變化可以用骨密度儀來監測。
主要針對以下疾病進行檢測:
小兒成骨不全,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,沃納綜合征,小兒高磷酸酶血癥,小兒黏多糖貯積癥,新生兒佝僂病,小兒骨與關節結核,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綜合征,老年人痛風,老年人骨質疏松。
中年人如何增強自己的骨密度值得思考和關注。下面這些建議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:
1、調整生活習慣
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是至關重要的。平時應注意戒煙禁酒,少飲咖啡、碳酸類飲料,不要熬夜。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,接受一定量的陽光照射,可使人體內維生素D原自行轉換為活性的維生素D,以促進對鈣的吸收。注意均衡膳食,多吃富含鈣的食物,低鹽飲食,補充適量蛋白質,富含鈣的食物包括各種奶制品、豆制品、海產品類以及新鮮蔬菜等。
2、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
鈣劑是目前臨床上常用的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。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甲狀旁腺激素的過度分泌,促進骨的形成。我國營養學會制定成人每日鈣推薦攝入量為800mg,是維護骨骼健康的合理劑量。鈣劑一般都需要與維生素D搭配使用,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。成人推薦的維生素D攝入量為200單位/d,要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性,定期復查血鈣和尿鈣,酌情調整劑量。鈣攝入可延緩骨丟失,改善骨礦化。
3、加強運動
俗話說“生命在于運動”。運動被廣泛地證明具有成骨效應,即運動可維護和提高骨礦物質密度。推薦運動方式為負重抗阻運動,包括快步走、啞鈴操、舉重、劃船運動、蹬踏運動等,研究表明負重運動可使負重骨的骨密度明顯增加。
運動也可促進對鈣的吸收。運動是一種經濟、安全、有效的預防骨質疏松的方法。推薦負重運動每周4~5次,抗阻運動每周2~3次,運動強度以每次運動完后肌肉出現酸脹或疲勞感,休息后次日癥狀緩解為宜。每個人存在個體之間差異,所以運動方式、運動量以及運動強度不存在一刀切,根據自身情況慎重選擇,以免造成運動損傷。